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被网暴当事人

明晰网络暴力信息概念

  造谣传谣、恶意诽谤……此类行为往往伴随网络暴力现象。一直以来,如何治理网络暴力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出台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明晰网络暴力概念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台盟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陶骏发现,当前法律层面对于网络暴力缺乏精确定义,尤其缺乏反网络暴力的专项法律条款作为指引,这使得网络暴力行为屡屡发生,网暴受害者维权难。他建议加快出台反网络暴力法,从法律层面明确界定网络暴力的定义和范畴,以具体化的法律条文指导司法实践,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被网暴当事人。

  “在网络平台发布不实文字、视频,危害性比现实中更大,通过自媒体发酵,能在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对当事人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认为,网络暴力事件参与人数多,地域跨度大,需要从立法角度明确网络暴力的法律性质和类型,并建立整治网络暴力的制度体系,重罚重管。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讲师屈向东看来,《征求意见稿》将先前关于网络暴力治理的规范性文件上升为部门规章,不仅提升了效力层级,也迈出了反网络暴力专项立法的重要一步,对我国未来反网暴法律治理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征求意见稿》对网络暴力信息概念进行明晰,填补了当前相关法律空白。”赵占领指出,明晰网暴信息概念将为治理网络暴力事件提供参考依据,让执法机关有法可依,精准打击。此外,《征求意见稿》针对网络暴力信息监测预警、信息处置、保护机制等相关规定,也能进一步明确并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让平台处置相关问题时有规可依。

  针对网络暴力信息概念,赵占领建议,应进一步细化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的界限和标准,对于道德绑架、贬低歧视、恶意揣测等信息的认定标准和范围也应进一步明晰,因为此类行为虽然会带来一定后果,但多数情况下尚未达到民事侵权程度,如何界定仍需完善。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微信
  • 电话
  •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