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压岁钱适度适可而止
记者注意到,针对愈演愈烈的压岁钱攀比现象,多地近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民众合理送压岁钱,将压岁钱不变味纳入村规民约是目前最主要的方式。
安徽省阜阳市文明办近日在回复网友反映的相关问题时表示,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文明实践、新闻媒体等各类阵地,引导农村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引导基层将压岁钱的合理发放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农村群众树立勤俭持家的家风家训;借鉴推广外地有效做法,提倡理性节约,坚决反对攀比和浪费。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政府网站公布的《河下街道2023年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螺蛳街村规民约、镇海村村规民约规定:压岁钱不变味,不惯孩子。江苏苏州相城区黄桥街道胡湾村召集协商议事会成员,围绕“完善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开会,主要讨论“压岁钱不变味,不惯孩子”。
云南省纪委监委于2018年2月印发《关于规范农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要求切实减轻农村群众人情和经济负担,参加农村婚事丧事宴请,赠送礼金或礼品价值不超过100元。同时,防止和纠正以给压岁钱的方式变相送礼,除近亲属外不赠送压岁钱。
还有多地通过发倡议书、举办相关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群众合理送压岁钱,强调压岁钱不变味。
何慧丽认为,此外还需要积极倡导好的家风、家教、家文化。有良好的家风,家长们自然就知道给压岁钱的度。不能就压岁钱问题说这个问题,应该倡导弘扬家庭的建设,功夫用到平时。
记者采访发现,现实生活中,尽管身边有攀比之风,但仍然有不少人坚持根据自身经济情况给压岁钱,不攀比、不跟风、不过度。
来自贵州贵阳的王伟今年和兄弟姐妹约定只给孩子发小额红包,统一为80元,“大家图个热闹喜庆就好”。此前,按照他所在地方的习俗,压岁钱通常以200元居多,每年春节,他都要为此花费数千元。
“家族中有10多个孩子,有的可能一年才见一次面甚至几年都见不上面,即使如此也不能不给压岁钱,而且还不能给少了,给少了怕被议论。今年我就直接在家族群里说了,亲戚们都同意,这样一来大人们的压力没有那么大,孩子们收到红包也都高高兴兴。”王伟说。
在广东不少地方,“派利是(红包)”只讲“意头”不比金钱,5元、10元,多少随意心到即可。在广西河池一个村,小孩挨家挨户拜年,大人提前准备好2元“利是”。
“过年的快乐,就是收到压岁钱那一刻的惊喜,钱多钱少都没关系。”家住广东江门的12岁小朋友张俊今年收到了80多个红包,大多是10元、20元金额,他对此很是开心。
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人希望过年回家发压岁钱量力而行,大家都和和气气、开开心心,而不是被攀比、跟风的风气所“绑架”,“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要内耗”。
受访专家认为,打破压岁钱困局的希望,既要通过合理机制对这股非理性的风气说“不”,也要从文化心理上实现社会群体之间的互谅。比如,城里的孩子下乡时,监护人应该事先说清楚乡俗特点和老人的“压岁观”,并引导孩子体验村落语境中的民生忧欢,从而避免带有偏见地评价一个红包的厚薄。再将心比心,作为收压岁钱一方的小辈及其父母,必须考虑红包是否“收之有愧”,平时是否对老人有足够的物质和精神关爱。
在王忠武看来,需要适当给压岁钱水涨船高的风气泼盆冷水,降降温。又送又还,还的时候通常还要多给一些,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遏制,压岁钱额度就会持续上涨。他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倡导性规范,参照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方法,形成软约束。舆论、社会对不合理的行为加以劝导,倡导适度、适可而止。
“给压岁钱讨个吉利,大家量力而行,要给,不能让孩子们没有压岁钱的快乐,但红包金额可以少一些。既没压力又喜庆,何乐而不为呢?”赵蕾说。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