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询电话

13712931166 

                        

                  

www.zhangruishan.com

首页 >> 劳动纠纷 >>专业知识 >> 未签书面合同离职,职员如何争取赔偿?
详细内容

未签书面合同离职,职员如何争取赔偿?

东莞劳动争议律师


在职场中,劳动合同的签订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一环。然而,有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能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在合同中遗漏了必要的条款。对于这样的职员,在离职前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是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关键。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若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这一规定明确指出了用人单位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的法律责任。因此,对于那些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职员来说,这一法律规定为他们争取赔偿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但值得注意的是,仅仅因为未签订劳动合同,并不意味着劳动者就一定能获得赔偿。这里的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建立了劳动关系。如果双方建立的不是劳动关系,而是其他类型的关系,如劳务关系、合作关系等,那么就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然而,如果双方建立的是用工关系,即劳动关系自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那么此时不签署劳动合同则是违法的,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二倍的工资作为赔偿。


此外,即使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如果合同文本中缺乏必要的条款,用人单位也有可能承担赔偿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文本必须载明法定的必备条款,如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如果用人单位未将这些必备条款写入劳动合同,或者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给劳动者,那么劳动行政部门将责令其改正。如果因此给劳动者造成了损害,用人单位还需承担赔偿责任。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也需要注意。比如,职员退休后再入职的情况。由于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用人单位不能再与其续签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此时双方签订的是《民法典》规定的劳务合同,而非劳动合同。在劳务关系中,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更多地依赖于双方的约定,而非法律的规定。因此,在签订劳务合同时,双方应更加谨慎地约定各项条款,以避免将来的纠纷。


对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职员来说,在离职前应该详细了解这些法律规定,并准备好相应的证据材料。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赔偿,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者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劳动合同的签订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一环。对于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职员来说,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并准备好相应的证据材料是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关键。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该加强内部管理,确保与劳动者签订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环境。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