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割非法同居期间形成的财产?
非婚同居财产权益保护:从强制到自治的非婚同居财产权益保护,与婚姻法中的夫妻财产权益保护有着显著的区别。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其核心在于分享、义务与责任。因此,在法律对夫妻财产关系进行调整时,我们更多地可以看到强制性规范的存在,这些规范体现了国家公权力的干预,旨在通过强制性的干预,满足家庭功能的实现,并对弱者进行保护。
然而,非婚同居,这种生活状态的选择,更多地体现了个性化需求的结果。它是一种更为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对非婚同居财产权益保护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意思自治,遵从双方的合意,充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弱化公权力的干预。
非婚同居关系不同于合法婚姻中的夫妻关系。在解除同居关系时,对于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首先应由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处理。如果双方协商不成,那么就可以寻求法院的帮助。在法院判决的过程中,应遵循照顾无过错方的原则进行判决。
那么,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分割同居期间形成的财产呢?一般来说,同居期间一方的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以及因继承、赠与等途径所得的合法收入,原则上应归其本人所有。这是因为在非婚同居关系中,双方尚未形成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因此这些收入应属于个人财产。
然而,非婚同居期间共同购置的财产或有共同经营所得的收入则不同。这些财产或收入可能涉及到按份共有或共同共有两种情况。如果是按份共有,那么应按照各自的出资额比例分享权利;如果是共同共有,那么对共有财产共同享有权利。但如果无法查明是按份共有还是共同共有,那么通常会视为按份共有,不能确定出资比例的,视为等额享有。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情况,法院在分割财产时都会尽可能地尊重双方的合意。如果双方能够协商解决,那么通常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麻烦。只有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法院才会介入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总的来说,非婚同居财产权益保护应该尊重意思自治,弱化公权力的干预。我们应该鼓励双方在同居期间形成良好的共同生活关系,并通过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财产纠纷。只有这样,非婚同居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自由、开放、尊重个性的生活方式。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