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门助力民营经济绿色发展



在上海市金山区,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正紧锣密鼓地入驻张江金山生物制造产业园的“智造空间”。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得益于上海市金山区生态环境局的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公司负责人对入驻进展感到十分满意。“从开始沟通到环评批复,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速度真是出乎我们的预料。”他高兴地说道。


这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顺利入驻,正是上海探索更加精细化的环境准入管理的一个生动体现。它不仅仅反映了上海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也折射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行动的具体成效。


自2024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以来,全国各地的生态环境部门纷纷行动起来,不断深化政策举措,支持绿色发展,优化环境准入,优化环境执法,为企业纾困解难。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为企业减轻了负担,更为民营经济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优化环境准入方面,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积极作为。上海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海市高标准推进“环评+”改革工程,通过优化民营企业环境准入,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2024年,上海市将61%的产业园区纳入了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范围,这意味着90%的入园项目都可以享受环评优化简化政策。这一举措不仅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更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上海市还推动环评纳入区域评估,将联动优惠政策拓展至产业园区外,进一步扩大了政策的受益范围。这种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仅赢得了企业的赞誉,更为上海的营商环境增添了新的亮点。


除了上海市,其他地方也在积极探索优化环境准入的新路径。比如,某地生态环境部门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优化了便企惠企助企措施。他们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反映的生态环境领域关切和实际问题,增强民营企业绿色发展能力与意愿。同时,他们还强化对民营经济绿色发展的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在优化环境执法方面,《若干措施》也作出了明确部署。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纷纷行动起来,探索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执法方式。浙江省宁波市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例子。近年来,宁波生态环境系统构建了生态环境预防式执法监管服务体系,突出预警预防在先,推动执法关口前移。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执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宁波生态环境系统还组建专业服务队伍,采取“定期+点单”的方式,持续加大服务企业频次和力度。2024年以来,他们累计服务企业3500余家次,帮助解决疑难问题约8900个。这种以服务为导向的执法方式,不仅赢得了企业的信任和支持,更为宁波的营商环境增添了新的内涵。


此外,宁波还探索“绿岛”管理模式,实行“准入政策简化优化、治污工程共建共享、环保监管统合统一”。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效果,更为民营企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部门在促进民营经济绿色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们通过优化环境准入、优化环境执法等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为民营经济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生态环境部门的持续努力下,民营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
  • 首页
  • 微信
  • 电话
  •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