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可以要求经济补偿金的情形?
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的一种补偿性质的款项,其情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首先,当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如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过大等,劳动者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其次,当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也就是未能按照约定时间支付工资,导致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者付出劳动,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相应的报酬,这是对劳动者的基本保障。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再者,如果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这也属于用人单位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此外,当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也可以获得经济补偿金的支付。社会保险是法律为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医疗等而设立的强制性保险项目,是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则表明其对法律的义务违反,劳动者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此外,当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时,如对劳动者的加班时间、工资待遇等进行规定时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导致劳动者的权益受到损害,劳动者有权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还有,当因用人单位的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行为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如用人单位承诺的条件无法兑现等,劳动者也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最后,当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时,如用人单位单方面规定不允许劳动者辞职等,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
以上只是一部分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的情形也在其中。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劳动者应当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